12月 31, 2012

年末紀事


今天在家發懶整年沒睡飽似的賴床,被子歪到地上的那款胡亂散著,完全是條寒冬季節蜷曲在避風角落的小蟲。右膝骨麻痺左腳踝痙攣,就還是窩成團麻糬不起床。早上好像有咖啡中午似乎有咖哩,隔著兩層窗簾布的下午光景是明是風我不在乎。二個月動也不動的京極夏彥在枕邊,格非的江南一二三躲在被沿,今天夢中到底吃過飯沒有,肚子沒有咕咕沒有回應一定又是宇宙網路斷了線。
今天是末日後的第十天,床燈亮著亮了五分鐘或是七個世紀,邊睡邊笑想著奈良美智的邪惡大眼。但明天是一月一日出齊木心散文小說詩箴的印刻還要出賣月刊,舊年木心著新衣仍是那個大眼如奈良美智的木心,明天就是明年我睡飽了避開煙火升旗後再盛裝前往書店。
夢話當真不假,假做真時真亦假。翻身再睡等待月亮或煙火或地震叫喚我,睜眼再問問這個很糟又很愛的世界是否凝固成冷靜的姿態或已流向我所陌生的流年。



10月 11, 2012

莫言, 不得不言


莫言, 拿到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我讀莫言,中短篇不在意式的亂讀,散文、訪談都讀,但長篇讓我印象深刻。他的重要長篇我大致讀完,先是《生死疲勞》,然後按後寫先讀,先寫後讀的相反順序,讀過《四十一炮》、《檀香刑》、《酒國》、《天堂蒜薹之歌》、《紅高梁》、《豐乳肥臀》,最後才是《蛙》。
《紅高梁》不算頂好,我最喜歡《生死疲勞》和《豐乳肥臀》。莫言文字又粗鄙又殘忍,檀香刑那麼恐怖,虧他寫得出來!我在格子裡寫過,莫言很難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是因為他文字裡的方言腔調既美又準,外文難譯。想不到真是他拿了2012的諾貝爾,擊敗了村上春樹。原本以為莫言還差一步,差了悲憫心情的述說,我以為不能只是有感, 而是需要明白的說出為何有感。我是村上迷呢,村上光憑雞蛋高牆論,或者《地下鐵事件》與《約束的場所》,就該得獎。但還是恭喜莫言了。
其實我最盼望的得主是Bob Dylan。詩歌是一切文學之始,Dylan若能在頒獎典禮以演唱會代替得獎感言,就真的酷斃啦!

9月 30, 2012

俄羅斯的風景(一):聖母巡莊




(點一下畫作,可以放大看喔)

九月下旬,俄羅斯秋紅葉黃,大地顏色顯明,教堂雄偉高聳,信仰氛圍堅定,迥異於歐陸各國。聖彼得堡是年青之城,莫斯科是雄壯之都,我特別喜歡建國千年的金環古國,信仰文化裡頭特有的安靜力量,惟經千年歷史累積才能顯現。我的遊記不想按日期寫,不想按類別寫,想寫啥就寫啥。最想先寫的,是雷賓的畫。
除了冬宮,我也期待行程內的Tretyakov Gallery。我知雷賓(Ilya Rebin)是俄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當地導遊這樣說「Religious Procession in Kursk Province」這幅畫:
「我們俄國有一種特別的宗教習俗,據我所知其他國家是沒有的。俄國人對於宗教都很虔誠,但總有些年老的人,貧窮的人,行動不便的人,住在極偏遠鄉下的人,不能親自來做禮拜,所以我們做了小教堂,一樣的屋頂,一樣的蠟燭,每年有幾天幾夜的時間,由自願者抬到各個莊村,為所有人祈福。你可以看到畫裡的情況,跟著小教堂的包括有錢人,窮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警察也騎馬隨眾保護。幾天幾夜的時間,幾千幾百個人一路跟隨著聖母瑪利亞……
你們知道,我想到什麼了嗎?
我打從心底相信:媽祖和聖母瑪利亞一定是好朋友。聖母不會因為我不會說俄文,就不理我。媽祖也不會因為拜拜的人不會說台語,就不保佑他們。只要是善良的人就可以得到庇佑。你們說,是嗎?




9月 17, 2012

寫在俄羅斯旅行之前




第一次,獨自跟團旅行,明天中午要飛去俄羅斯。

選擇俄羅斯跟當年選擇西班牙一樣,我依賴陌生的想像,或者一種自以為是的熟悉。即使今年比以前更忙碌,但只有此時勉強可以出國,我不想放棄。

行李裡頭還有:木心散文集,水彩色鉛筆,筆記本,以及等著明信片的一串地址。但我最期待的,是旅程中意外的美好。

雖然聽說過托爾斯泰的藝術論,拉赫曼尼諾夫的奏鳴曲,康丁斯基的熱抽象,洋葱頭教堂的屋頂……但我沒有觸過窩瓦河的水,未曾向彼得大帝銅像致敬,我想看到漫天通紅的城牆,想在凍冷的夜裡喝Volka,想要知道冬宮貓咪巡守著的林布蘭、達文西及馬諦斯,是怎樣的林布蘭、達文西及馬諦斯。我好奇。

因為我一直是膽小又好奇的女生。

怕冷怕得很誇張,偏偏俄羅斯天氣預報最低是攝氏二度。裹著棉被都要去的我,對著剪了短髮的自己喊:加油,膽小女生,出發吧!

明天,我終於真的要出發了......

8月 26, 2012

楊牧的奇萊練習曲



2010年楊牧七十大壽,政大台文所於924-26日畢恭畢敬辦了國際學術研討會。我知道消息但無法分身北上。前陣子在誠品中友店見到論文集,書名《練習曲的演奏與變奏:詩人楊牧》,畢恭畢敬買回家。
我同意:如果一定得強迫歸類,不能又文又譯又詩又評,那麼,楊牧只好是詩人。研討會共有十三則精彩主題;講者,與楊牧交情匪淺者眾;諸文,廣述楊牧不同領域之初苗後果。召集人兼主編陳芳明老師用心頗深,論文集嚴肅厚實,楊牧跟隨著絕對應該一讀。十三篇小論文如下:
1。楊牧:臺灣現代詩的Game-Changer奚密
2。楊牧「奇萊」意象的隱喻和實現——以《奇萊前書》《奇萊後書》為例賴芳伶
3。抒情傳統的審思與再造——論楊牧《奇萊後書》郝譽翔
4。譯者楊牧曾珍珍
5。論葉珊的詩蔡明諺
6。鳥瞰的詩學——楊牧作品中的空間美學上田哲二
7。一首詩如何完成——楊牧文學的三一律張依蘋
8。讀楊牧《鐘與鼓》及其《詩經》研究許又方
9。重新活過的時光:論楊牧的「奇萊前後書」楊照
10。住在一千個世界上——楊牧詩與中國古典陳義芝
11。生死愛慾的辯證——楊牧詩文的協奏交響陳芳明
12。孤獨的幾何:楊牧詩的數學美學石計生
13。文學自傳與詮釋主體——論楊牧《奇萊前書》與《奇萊後書》鍾怡雯
高手齊聚,比招何其精采,我不敢多言,只默默觀看各路劍道,偷學武功。通本看來,關注多集中奇萊意象。奇萊意象對於楊牧的自然與文學二重生命,都有刻骨到心的影響,此論點早已無庸置疑。賴芳伶說:
「花蓮的山海自然與楊牧一直維持著強烈,靦腆的秘密關係,使他把潛在的創造力接合到相關的神話傳說,從而構築一抽象的總體象徵。楊牧所有詩文中的自然生息,一方面綴連敘事的背景,同時轉化成象徵修辭,生發出無窮的詩的蘊藉。」(44-45頁)
鍾怡雯說:
「對於楊牧而言,『奇萊書』是詩的自傳,作家的心靈史,揭示一個詩人如何涉時間長河無盡的追尋……」(419頁)
再多重複的敘說,也不能減損奇萊的秘密。其他有關:詩作前後期的質變,散文韻味的由來,學術生涯的影響,古典文學的沈積,翻譯的成就,以及日本、原住民、漢文化、西方等多重文化的衝擊與內化等等,都有相當深刻的論述。石計生老師(奎澤石頭)的詩集之一就叫做《孤獨的幾何》。這本我沒有,所以對於老師以自己詩集之名論楊牧這件事,非常好奇。特別傷感的是上田哲二,楊牧作品日譯本幾乎都由上田哲二所譯,他今年四月溘然長逝,來不及看到這本論文集問世。
翻來讀去,似乎沒提到《陸機文賦校釋》。我相當喜歡這本小書,2008年曾有小文記之:「重讀楊牧:《陸機文賦校釋》」。似乎也沒有找來音樂學者專論楊牧,其實,楊牧詩作的韻律絕與對是古典音樂有關。看看《時光命題》的「故事(用韻 Philip Glass, Metamorphosis 2)」。
假如潮水不斷以記憶的速度
我以同樣的心,假如潮水曾經
曾經在我們分離的日與夜
將故事完完整整講過一遍了
迴旋的曲律,纏綿的
論述,生死俯仰
一種迢迢趕赴的姿勢
在持續轉涼的海面上
如白鳥飛越船行殘留的痕跡
深入季節微弱的氣息
假如潮水曾經
我以同樣的心





這般節拍,這般韻文之韻,如何不是音樂?
奚密《楊牧:臺灣現代詩的Game-Changer》文中提到200911月下旬,台北辦了一場以楊牧為主題的座談會(27頁)。座談會我沒去,但我有當天楊牧簽名的海報。書友郭大哥知我仰慕先生許久,見海報簽名日是我生日,今年夏天,竟割愛將海報寄來。說:給我,我將比他更珍惜。
承郭大哥割愛,我很珍惜,視同珍惜觀看世界之雙眼般的珍惜。




8月 24, 2012

法國裸女咖啡杯


一時興起,臉書PO了個早餐咖啡杯,為法國Limoges地區瓷器名廠 Bernardaud 出產,杯名Paris6名裸女擺態眼神迷離,頗有歡愛意涵。應觀眾要求,將6名裸女分別亮相。




盤子躺了3名,姿態各異,肢體飽滿。




杯子上的第4名裸女,仍然躺著。


5名,只露出結實的臀部及大腿。


6名,只露出一隻腿和半邊臀部。

至於另一隻腿及另半邊臀部,大家自己想吧......如何?^^

8月 20, 2012

Cameron Carpenter



你看看: 閃亮亮緊身衣和白色高跟鞋
你看看: 一個人把革命練習曲彈成千軍萬馬
誰比 Cameron Carpenter 更有搖滾巨星的架勢呢?






8月 09, 2012

K.545 "Sonata facile" ~ 簡單莫札特 ~


整天聽李希特爺爺彈簡單莫札特。第一樂章,Allegro(快板)。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不煩不憂,太陽都出來了。






第二樂章,Andante(行板)。假裝燥動的天使莫札特,安靜下來的樣子。











第三樂章,Rondo(輪旋曲)。輪迴曲。小花貓輪迴曲。





8月 08, 2012

Große Fugue : 貝多芬大賦格


貝多芬晚期作品討論文字包括鄉愁薩依德,美學阿多諾,和反核大江健三郎,我還沒有勇氣看。在閱讀之前,我容許自己聆聽。
晚期的大賦格有幾種編制,單樂章的弦樂四重奏Op.133最為人知。聽大賦格需要安閒,獨寂,心孤,夜深,最好是兇風狂雨來襲,身心都自隔於有聲世界時。前兩天颱風鎖國,在家聽大賦格,四隻提琴猛過門外嘶吼雄獸。手邊兩個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全集,Budapest String Quartet Quartetto Italiano,我都喜歡









Alban Berg Quartett,圖音都太過豔麗。就是因為太過,其豔麗才令人如此不捨。




大指揮家心愛難言,留下 Chamber Orchestra錄音版本陪自己終老。1952年福特萬格勒爺爺與柏林愛樂,配上哥雅繪畫,一半強悍一半抵抗,卻又暖得如此難描。








1956年,克倫培勒爺爺與Philharmonia Orchestra。道道地地,不加糖不加水連冰塊也沒有的貝多芬。






作曲家自己改編的鋼琴四手聯彈,作品編號Op.134Jörg Demus & Norman Shelter彈出簡細賦格。




一首又一首,同首又同首。閉眼聆受的大賦格猶如靜暮星光,真實得與文字無涉。我常重複聽起首幾個長音,壓過不放的情緒,至終了然於心卻沒有解答,猶如一首拜神迴文詩


8月 05, 2012

工作隨想


這兩天真累壞了。颱風剛走,為了確認四場戶外音樂會場地無虞,週五、週六獨自開車來回勘查,算來兩天路程超過275公里。晚上音樂會後打著瞌睡再開40分鐘車回家,這兩天進家門的時間,幾乎趕不及灰姑娘變身的鐘響那刻。
今天都在昏睡,直到下午看航海王《機關城與鋼鐵巨兵》才振作起來。我喜歡航海王,有情有義的海賊夥伴,誇張不死的胡亂情節,每次都讓我笑得好開心。魯夫不管如何疲累都做他該做的事,做他想做的事。我要跟魯夫一樣的開心工作,因為這是我該做的事,是我想做的事。


7月 31, 2012

紅小館印事(二)-臉書篇




館妹:這樣的胡說八道【參見上回】都敢寫出來給人家看,可見得我真是紅學瘋魔子,哈哈。不過,有機會倒是想聽你說,當初治這方印的想法? ^^
立任:呵呵,就晚上睡不著,想說該做的還是要完成,不過,這個印的布局不好排,三個字,而且""的筆劃又特別少,原本想用不規則,特地自已磨了一個小石材,但刻的時候,因為材質太鬆脆,結果崩毀,後來想用長方形的布局,結果手上又沒適合大小的石材,最後考慮方形章,但想排成"紅小"覺得怪,如果排"小館",紅字拉長結構必定鬆散,難和"小館"這邊搭配,所以乾脆讓""這字不排滿,挪讓點空間,再考慮館字的直筆劃過多,所以借""來用,其實,我自認功力尚淺,只是妳不嫌棄……
館妹:說實在的,我知你也知,紅小館印最棒的地方正在於留白。你最近的印面少有大片留白,比較滿,我見到你排的紅小館時嚇了一跳,但真的很喜歡。把字當成大觀園的感想,你一笑置之就好,你還不知我有多瘋魔,所以對我這樣想一定也嚇一跳吧 ^^
立任:是的,""是空間的配置,但要留得合理,也要留得自然,更要留得能平衡畫面,所以也不是說留就留,一般四字的印,如果刻意留白就流於做作,三字的紅小館,因為小字筆劃少,所以才能留得自然……

~~這樣, 懂了吧? ^^~~

紅小館印事(一)-藏書印



一直想有個藏書印,雖然結識幾位治印老師,但怕他們不收我錢或者價格太貴,幾年來印事就擱著。最近好友立任手癢,又謙言籌措馬祖旅費,立牌接單。我很快下單,言明不限字體印材,幫刻一方「紅小館」印。
見到成品,一肚子話。
見印面,如見大觀園。「紅」字池園疏連,工橋伸臂;又似經緯密織,綉包傳情。「館」字連棟屋舍,曲徑通幽;隱是瀟湘館與怡紅院館軒相望,不即不離。「食」字左壁破界,是殘花流出沁芳閘。「小」字三撇,左邊是個人,右邊是個人。誰右誰左?何假何真?終究賞心樂事誰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
石印1.5CM見方,紅小館,小紅館,小館紅。我好愛這印,此後用印「館藏」書,宣示書欲執著。


從不諱言自己瘋魔《紅樓夢》,獨學無友時寂寞讀書,網路世界群識紅學呆子後好發議論,厚顏得緊。也忘了從何時開始,就變成「紅小館」館妹!紅小館先有名,再有曾堯大哥千里送字,今日連藏書印都有啦,果真無愧紅小館館妹之號。^^


題內話:千里送字的文章在「有朋自遠方來~小記書友曾堯大哥來訪」。


7月 14, 2012

《紙年輪》的軌跡





《紙年輪》這本書有意思。張冠生不是專業寫手,是個普通讀者,讀過的書量不少,自選1911-2010年當年出版或有淵源的一本書,寫寫小筆記。天干紀年,清楚公道,既然恰好百本,就每十個年份,整整齊齊分輯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說幾本單本。錢鍾書《圍城》排在1980年。其實初版是1947年,之後人與書都歷經波折。1979年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給予高評價,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排印出版。因著新版錢鍾書再度成為熱門作家,張冠生將《圍城》排在1980年,原因在此。
1967年選《毛主席語錄》。19645月第一版問市,但規定不公開陳列,不賣,不贈送外國人。1966年「前言」署名由「總政治部」改為「林彪」,成為文革時期最權威的版本。張冠生手中有二本紅寶本,都購自潘家園。19661月版註明為內部發行;19671月版為新華書店發行。兩相對照,正為內部發行到公開發行的實證。
1926年選了《古史辨》。顧頡剛七大冊《古史辨》,第一冊是1926年出版。這七冊當然重要,不選不行。顧老一直想寫自傳,最後是女兒顧潮幫著寫出《歷劫終教志不灰》傳記,排在1997
1953年俞平伯向鄭振鐸借得甲辰本(夢覺本),寫下校勘意見後發表,誰都沒料到在1954年引起腥風血雨。這場鬥爭風暴延燒多年,雖然近年陸續平反,但對紅學界而言頗為不堪。至今俞老文字仍受肯定,小丑跳樑則為過眼雲煙。1953年選提《紅樓夢》當然不是文學考量,其實仍為政治寫史。
1920譯著《亞里斯多德》,1929譯著《柏拉圖-理想國》,1935譯著《達爾文》。均為西方思潮引介之始。
1992《吳宓與陳寅恪》,1995《陳寅恪的最後20年》。1958《魯迅全集》,1968《魯迅詩注》。各選二本,張冠生顯然有所偏愛。
真的有意思,歲月緩緩前轉,年輪終究留下痕跡。張冠生的《紙年輪》寫了一百本書,不寫讀書心得,寫的是為何有這本書。三、五本書看不出來,但一百本書排當下來,卻有明顯軌跡。身為費孝通多年助理,張冠生看了不少史籍、主義、文集、理論、甚至手札……卻不太碰文學。散文甭說,詩集當然一定沒有,百本書單中雖有不少小說,但幾乎是外文漢譯,尤以俄國小說為最,要到1980年才出現一本中文創作的《圍城》。全書如實顯現張冠生興趣之所在,用功之所在,輕忽之所在。
這是一本「文以載道」的私人讀本筆記,有趣,對百年歷史而言,的確有價值。只是不夠好玩。換成我寫,一定有很多很多紅樓夢。加上夏宇、楊牧、洛夫。好吧,得有海德格,馬奎斯,風之谷,莫非,京極夏彥。1984年放的一定是木心。






完整書目如下:
甲輯 一九一年代 
1911年(辛亥):《少年》雜誌 
1912
年(壬子):《中華初等尺牘》 
1913
年(癸丑):《法意》 
1914
年(甲寅):《中等國文典》 
1915
年(乙卯):《作文法》 
1916
年(丙辰):《袁世凱軼事續錄》 
1917
年(丁巳):《共和女界新尺牘》 
1918
年(戊午):《新修身》 
1919
年(己未):《短篇小說》 
乙輯 一九二年代 
1920
年(庚申):《亞里斯多德》 
1921
年(辛酉):《清代學術概論》 
1922
年(壬戌):《中國地理沿革圖》 
1923
年(癸亥):《中國關稅問題》 
1924
年(甲子):《漢書藝文志講疏》 
1925
年(乙丑):《史推拉》 
1926
年(丙寅):《古史辨》 
1927
年(丁卯):《社會論》 
1928
年(戊辰):《讀書堂西征隨筆》 
1929
年(己巳):《理想國》 
丙輯 一九三年代 
1930
年(庚午):《進步與貧困》 
1931
年(辛未):《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 
1932
年(壬申):《歷史哲學綱要》 
1933
年(癸酉):《諸子概論》 
1934
年(甲戌):《歐洲近古史》 
1935
年(乙亥):《達爾文》 
1936
年(丙子):《八賢手札》 
1937
年(丁丑):《戰後國際政治條約集》 
1938
年(戊寅):《全民族戰爭論》 
1939
年(己卯):《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淪陷區》 
丁輯 一九四年代
1940
年(庚辰):《輔仁大學體育競技運動手冊》
1941
年(辛巳):《在世界之頂上》 
1942
年(壬午):《家庭教育》 
1943
年(癸未):《中國史話》 
1944
年(甲申):《列寧底母親》 
1945
年(乙酉):《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 
1946
年(丙戌):《南僑回憶錄》 
1947
年(丁亥):《羅曼.羅蘭傳》 
1948
年(戊子):《政學罪言》 
1949
年(己丑):《列寧生平事業簡史》 
戊輯 一九五年代 
1950
年(庚寅):《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 
1951
年(辛卯):《毛澤東選集》 
1952
年(壬辰):《絞刑架下的報告》 
1953
年(癸巳):《紅樓夢》 
1954
年(甲午):《歐根.奧涅金》 
1955
年(乙未):《胡適思想批判》 
1956
年(丙申):《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 
1957
年(丁酉):《毀滅》 
1958
年(戊戌):《魯迅全集》 
1959
年(己亥):《中國》 
己輯 一九六年代 
1960
年(庚子):《和諧與自由的保證》 
1961
年(辛丑):《紅岩》 
1962
年(壬寅):《沒有地址的信/藝術與社會生活》 
1963
年(癸卯):《亭子間裏》 
1964
年(甲辰):《南斯拉夫大事記(1945—1963)》 
1965
年(乙巳):《王傑日記》 
1966
年(丙午):《中國地圖冊》 
1967
年(丁未):《毛主席語錄》 
1968
年(戊申):《魯迅詩注》 
1969
年(己酉):《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嗎》 
庚輯 一九七年代 
1970
年(庚戌):《常用藥物手冊》 
1971
年(辛亥):《柳文指要》 
1972
年(壬子):《多雪的冬天》 
1973
年(癸丑):《落角》 
1974
年(甲寅):《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1975
年(乙卯):《福特言論選集》 
1976
年(丙辰):《只有一個地球》 
1977
年(丁巳):《敬愛的周總理,我們永遠懷念您》 
1978
年(戊午):《哥德巴赫猜想》 
1979
年(己未):《西行漫記》 
辛輯 一九八年代 
1980
年(庚申):《圍城》 
1981
年(辛酉):《傅雷家書》 
1982
年(壬戌):《世界史綱》 
1983
年(癸亥):《第三次浪潮》 
1984
年(甲子):《第三世界:苦難.曲折.希望》 
1985
年(乙丑):《寬容》 
1986
年(丙寅):《江村經濟》 
1987
年(丁卯):《隨想錄》 
1988
年(戊辰):《山坳上的中國》 
1989
年(己巳):《球籍:一個世紀性的選擇》
壬輯 一九九年代 
1990
年(庚午):《大寨紅旗的升起與墜落》 
1991
年(辛未):《人文類型》 
1992
年(壬申):《吳宓與陳寅恪》 
1993
年(癸酉):《鄧小平文選》 
1994
年(甲戌):《顧准文集》 
1995
年(乙亥):《陳寅恪的最後20年》 
1996
年(丙子):《老照片》
1997
年(丁丑):《歷劫終教志不灰》 
1998
年(戊寅):《徐鑄成回憶錄》 
1999
年(己卯):《中和位育》
癸輯 ○○○年代 
2000
年(庚辰):《世紀學人自述》 
2001
年(辛巳):《20世紀的書》 
2002
年(壬午):《我向總理說實話》 
2003
年(癸未):《胡風三十萬言書》 
2004
年(甲申):《娛樂至死》 
2005
年(乙酉):《我最寶貴的》 
2006
年(丙戌):《這個世界會好嗎》 
2007
年(丁亥):《我們瀕危的價值觀:美國道德危機》 
2008
年(戊子):《見證: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口述歷史》 
2009
年(己丑::《荒廢集》 
2010
年(庚寅):《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